作為海、陸、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間”,互聯網已經嵌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其所蘊含的巨大經濟與社會利益,各種形式層級的“網絡攻擊”屢見不鮮。與此同時,網絡防御者也不斷學習和掌握新技術來應對,網絡攻防“矛與盾”的較量日趨激烈。
無聲硝煙 代碼之間的攻防對抗
網絡攻擊是指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基礎設施、計算機網絡或個人計算機設備的任何類型的技術攻擊手段。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國家間競爭的新戰場。網絡攻擊手段從簡單走向復雜,黑客從個體行為逐漸走向組織行為,高隱蔽性、高破壞性攻擊活動更加頻發,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日趨嚴峻。網絡安全出現問題,不僅影響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也會威脅到整個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進入21世紀以來,據有關媒體披露,在伊拉克戰爭(2003年)、愛沙尼亞(2007年)和格魯吉亞(2008年)發生的大面積斷網、伊朗離心機因“震網”病毒宕機(2010年)、烏克蘭發生大面積斷電(2015年和2016年)、委內瑞拉遭遇“電力戰”(2019年)等“經典”案例中,都有網絡攻擊的身影且手段頻頻升級,花樣不斷翻新,充分展現了網絡戰、信息戰制敵于無形的威力。
愈演愈烈 持續升級的網絡攻防
隨著全球互聯的趨勢持續加強以及國際事務中的競爭與博弈態勢日趨加劇,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地區沖突對抗的重要戰場。在數字化浪潮下,世界大國均把信息化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圍繞互聯網制網權、高新技術主導權的競爭日趨激烈。網絡安全已經構成全球性挑戰,中國作為網絡攻擊的最大受害者,承受著日益猖獗的國家級、高強度、高隱蔽、有組織的網絡攻擊。據中國網絡安全機構監測,我國受APT(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涉及14個重點行業領域,其中,政府機構、教育、科研、國防軍工和交通運輸是遭受APT攻擊活動最為集中的5個領域。這主要是由于APT組織針對特定領域的攻擊,通常竊取敏感數據,甚至實施戰略性破壞,服務攻擊者背后勢力的政治、軍事或經濟等目的。報告顯示,2024年影響我國的APT攻擊來源地區較為集中,其背后政治勢力在地緣政治、地區影響力、海洋發展等領域與我國存在直接利益沖突。這種頻繁的有組織攻擊直接危害我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對我核心利益安全造成威脅。
中國主張 大國擔當的“祛”病良方
中國始終是國際網絡空間和平的建設者、發展的貢獻者、秩序的維護者。近年來,中國深度參與網絡空間國際安全治理進程,堅定維護全球網絡共同安全,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倡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堅決反對在國際網絡安全事務中動輒使用威脅或將網絡攻擊武器化,積極參與打擊網絡犯罪及網絡恐怖主義,積極參與網絡安全熱點問題的協商解決,積極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不斷探索和實踐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空間安全問題解決之道,為維護國際網絡空間安全做出中國貢獻。
面對數字時代國家安全形勢任務的重大變化,國家安全機關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數字時代國家安全治理的根本遵循、重大挑戰和工作著力點,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筑牢安全屏障,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